新闻背景:最近,在南京某泰餐餐厅,一种可以喝的洗衣液奶茶在网上走红,披着洗衣液的外壳,内面是泰式奶茶的饮品,18元一桶(ml)。“眼球经济”盛行的当下,每一家餐厅为了吸引顾客都绞尽脑汁地想各种创意,但其中一些餐厅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标新立异地做了“恶趣味”的创意。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对该餐厅的3家门店立案调查,由于这种包装与洗衣液瓶相似,会误导消费者,目前强行要求全部停用该包装产品。
文/小汤说新消费
市面上还有哪些误导人的奇葩设计?
噱头营销为何层出不穷?
有些为何不易被察觉?
奇葩设计还有哪些?
外形独特制造噱头
无论是“输液啤酒”和“香烟酥糖”,其噱头都是将我们平时经常喝的饮料和吃的普通糖果,通过与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另一物品形态结合起来展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人们不禁开始担心这些“搞怪”的食品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很喜欢”,“一包5根,小朋友很喜欢吃。”这是卖家宣传最多的购买理由,然而这难道不是误导消费,从小培养烟民吗?
包装图案吸睛辣眼睛
年号称已在市场上销售31年的椰树椰汁换上了新包装,依旧延续以往“大胸美女”的风格,配上“我从小喝到大”的旁白,被网友指责“辣眼睛”。在过度营销道路上越走越偏的椰树牌椰汁,并非首次因新包装新广告引发争议。在集团产值连年下跌的压力下。细心的网友应该知道早在年,椰树集团还推出过一款“胸模瓶”矿泉水。好好的一瓶矿泉水,为啥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胸”扯上点关系,弄得这么污力滔滔的,还让不让人好好喝水啦!!!
椰树集团的胸模瓶究竟长啥样?
如图↓↓↓
文字标签含义深
玩法一:无中生有的“非转基因”
我们在超市的食用油售卖区域,经常可以看到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山茶油、棕榈油,为了突出油品质量,几乎都会在标签显著位置用醒目字体标注为“非转基因”,而实际情况是其中不少品种根本就没有开发过转基因技术,例如全世界都没有种植过转基因花生,又怎么可能有转基因的花生油呢?只有大豆油是有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原料之分的。这些“非转基因“属于无中生有,是商家在故意利用消费者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恐惧心理,而拿所谓非转基因作为推销自己产品的噱头而已。
玩法二:有中生无地“零添加”
市面上有些产品标准本来就不允许添加或者不需要的某种物质,企业为吸引眼球,标榜无添加该种物质的行为会让消费者误以为其他产品含有该种物质,造成不正当竞争。例如有的酸奶标注“无明胶、无人工色素、无防腐剂”,但其实白色的酸奶本来就不需要添加色素,而不添加明胶可能是因为用了其他的胶类,比如果胶。
为何这类噱头营销层出不穷
包装创新门槛低。商家创新的懒惰,只求短平快的流量。产品的核心功能创新乏力,但是通过变换包装设计却能快速抓住人们的眼球。通过更换包装设计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入流量,但是产品本身质量不过硬或者没有创新点的话,流量过后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南京的洗衣液奶茶因为口感不出众,复购的消费者特别少。椰树牌椰汁算是算是几十年的老企业,这几年销量却年年下跌就能充分说明问题。
人性猎奇易捕获。人性的猎奇心理,新鲜感过后才是真。资本为了赚取利润,有时是没有底线的。不要说少年儿童,就是成年人也会因为好奇而上商家的圈套。啤酒品牌市面上多得是,酥糖更是再普通不过的糖果,但是做成你没见过的形状,顿时激发你的好奇心。这时你也顾不上食品包装是否安全、生产日期是否有效期内、食品本身质量等,迫不及待地想要“先尝为快”。
这些误导人的设计为何我们不易察觉
貌似合法其实是违反公序良俗的。此类奇葩包装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虽然国家对品及食品用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规格和标准要求,但对包装设计的外形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执法者还是消费者,对这样的奇葩设计包装,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好像又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对,因此不易被发现。相关规定尚有漏洞,逐步完善才能亡羊补牢。
商家产品设计、宣传要有标准、有底线。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不要盲目追求“猎奇”包装食品。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奇葩”“恶搞”包装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产品标识不清、涉嫌混淆误导、虚假宣传的产品要严肃整顿。
只要这样产品才能走得长远,对此类噱头包装,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