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师教你识别儿童食品中的阴谋陷阱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590701.html

这两天网上有一篇《曝光

激素宝宝霜:毒奶粉转世来袭!》引起广大网友的惊恐和不安。

有网友提到了买东西(不管是用的还是吃的)要看成分表,的确,这也是斌姐之前反复强调过的问题。

正值期间,斌姐有必要再来和大家科普一下如何正确看食品标签以及如何识别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希望大家擦亮慧眼,不要被商家所蒙蔽。

食品标签解读七步法

1、看食品类别

无论商家把产品名取得如何花哨,但标签上标明的食品类别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这个类别就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质。

例如,要分辨一个饮品是果汁还是饮料,看看产品类别上写的是什么。如果是“果汁”,那就是说该饮品中没有加水,只有水果中榨出的汁。如果是“果汁饮料/饮品”,那么加的水要比纯的果汁更多,因为所谓饮料,就是以加水为主的液体食品,当然为了让口味和质地更加诱人就需要各种添加剂来帮忙了。

2、看配料表

按照食品法规要求,食品中含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后一位。比如某种乳饮品,配料表中第一位的必然是水,然后才会是牛奶、糖、调味剂等。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原料及其比例。所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养,购买时看配料表中排在前面的是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3、看营养成分表

这一项对消费者很重要,因为它和我们从食品中能获取到什么营养成分息息相关。

一般产品都必须注明5个基本营养数据,包括:食品中所含的能量(俗称热量、卡路里)、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钠的含量,以及这些含量占一日营养供应参考值(NRV)的比例(家长需要注意,这里的NRV是按成人标准来标注的)。

在计算营养素水平时,需要消费者做一些换算,因为很多商家在标注营养成分表时,为了数据好看点,是按照某个单位来标注的。例如一袋60克的海苔中,商家会标注为每10克中含有多少钠,这样乍一看钠含量不高,但实际这一袋吃下去的钠是标注的6倍之多。

4、看食品添加剂

由于之前某些不良商家对食品添加剂“声誉”的损害,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都持恐慌状态。其实很多食品添加剂都是对人体无害的,消费者无需谈“剂”色变。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成分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根据国家标准,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剂都必须注明在配料表中,所以即便大家不认识,在购买的时候了解一下也是有好处的,看得多了,也就会慢慢对常用食品添加剂熟悉起来。我个人的建议是,给宝宝购买食品时,配料表中不认识的越多,越要谨慎购买。(下文会详述具体的识别大法)

5、看产品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从而判断其性价比

这一点较好理解,同样的营养素,含量越高,自然性价比越高。

6、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虽然没有过期,意味着食物仍具有安全性和口感,但毕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另外,消费者也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条件,冷藏或冷冻保存的食品,常温下存放必然会影响食品的品质。

7、看认证标志和厂家信息

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标志、ISO认证标志、QS标志等都表明了该产品在生产、原料、销售等环节达到的一个水平。消费者了解相关认证标志,有助于挑选食品时更有的放矢,另外,知名厂家的商品相对更靠谱一些。

食品添加剂大揭秘

昨天晚会曝光的“辣条”问题,是学校周边小店尤其火爆的食品,因为特殊的香气和便宜的价格成为很多小学生的心仪小零食。

果前段时间就被同学的描述深深吸引,请求姥爷买一包,于是这一老一小背着我,斥资一元买了两包。

据姥爷说,果只吃了一根就让姥爷把其余的都扔了,一是担心回家被我批评,二是真的难吃。还好,从小的口味培养,能让他分辨出“添加剂”食品和真材实料食品的区别。

这些添加了单双甘油酯脂肪酸、三氯蔗糖,甜味剂、增味剂、保鲜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十几种添加剂,没有严格比例的经处理被混合进辣条。这样的食品不但没有一点营养,还会对口味习惯和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那么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油盐酱醋是食品添加剂吗?食品添加剂不能单独食用,所以油盐酱醋只能算是调味品。)

某种食物是否美味,一般从色、香、味、形、意五点来评价,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说说食品添加剂。

第一:色

色是食品的几大感官指标之一,它能增加人的心理愉悦感,激发人的食欲。于是就有了色素,它指能被人适量食用,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其可分为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可可壳色、姜黄、红曲红等)和人工色素(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亮蓝、靛蓝等)。对孩子危害较大的是人工合成色素,它会加速孩子体内锌元素的流失。

家长都知道,孩子缺锌是最不好补的,但长期缺锌的后果却很严重:

生长发育迟缓降低智商少儿多动症(情绪易烦躁、脾气大、无法安静下来专心听讲等)降低食欲,甚至异食癖常见零食:糖果、饼干、果冻、膨化食品、雪糕、冰激凌、饮料等。

购买原则:不买颜色鲜艳的;尽量选择含有天然色素的。

第二:香

加工食品的各种原料,其原有的香气会在加工过程中挥发过半,更何况大部分原料本身就无味,要想靠这些物质产生令人愉快的香气是很难办到的。因此,人们就用添加香精或香料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

它也分为天然香精(通过物理方法,从自然界的动植物香料中提取出来的完全天然的物质)和人工合成香精(只要香精中有一个原料物质是人工合成的即是)。香精具有用量小、易挥发的特性,所以安全性相对其他食品添加剂较高,缺点是会钝化味觉,但对于孩子危害性会更大一些。因为孩子的味觉会比成年人更丰富,如果经常吃这种香味浓郁的食品,会影响他一生的味觉感受。

常见零食:几乎覆盖所有加工食品。

购买原则:尽量选择符合原料本身味道的、香味不是特别浓烈的、甚至出现奇香或者怪香的食品。

第三:味

为了使食品的味道符合消费者的口感,商家会添加各种口味来迎合大家的味蕾,从而喜欢上它,这里就说说最吸引孩子的甜味。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有天然甜味剂(白砂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等)和人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等)。

对于人工合成添加剂,大家都会抱有完全否定的态度,但人工合成甜味剂要从正反两方面看。

优点:

防止龋齿和肥胖(几乎不含热量)不引起血糖升高缺点:

后味不愉快,甜得发腻无营养价值孕妇要慎用,据研究会增加早产风险常见零食:饮料、蜜钱、雪糕、冰淇淋、糕点、饼干、面包等。

购买原则:看标签,按需选择。

第四:形

为了使食物从感官或者触觉上吸引消费者,制作过程中会添加乳化剂、膨松剂、增稠剂等改变食物的形状。这里说说争议较大的增稠剂,它指能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增加食品粘度,赋予食品以粘滑舌感的添加剂。可分为天然制取(多糖类粘质物的植物和藻类中制取,如淀粉、果胶、琼脂和海藻酸等;含有蛋白质的动物原料中制取,如明胶和酪蛋白等)和人工合成(聚丙烯酸钠等)。

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明胶事件”使大家看到“明胶”可能立即联想到臭皮鞋,以至于现在超市的老酸奶、果冻等都卖不出去。实际上那些曝光的明胶并不能称之为食品添加剂,它们是“非法添加物”,本应该用作工业的明胶却被不法商贩非法用在食品上,一般的大品牌是不会用这些不合法的添加剂的。天然制取的增稠剂大多数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改善便秘有一定作用。

常见零食:果冻、酸奶、饮料、雪糕、冰激凌、火腿肠等。

购买原则:看品牌;选择天然增稠剂。

第五:意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商家会用吸人眼球的名称或者广告来传达一些意义。比如一些商家将产品外包装做得卡通、可爱一点就宣称是“儿童食品”,很多妈咪根本不明真相,误以为真是给宝贝专门“定制”的食品,实际上商家为了从口味、形态、色彩方面更加吸引宝贝,反而会添加更多的调味品、香精或者色素等。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和商家“斗智斗勇”,不能被一些表面的意思所蒙蔽。

购买原则:看清标签及配料表。

以上看似复杂,实际总结一句话:“尽可能购买新鲜、天然的食物,如需购买含有添加剂的食品,选择有害性小的、添加剂少的。”

斌姐碎碎念:

掌握了这些方法,

相信家长们在给宝宝挑选食品时,

对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

对广告宣传的各种忽悠也能轻易说NO!

每位家长也都会成为

选购食品的大行家,

希望我们的孩子

都能吃上健康的食品。

你遇到过哪些食品“陷阱”?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作者简介:儿童营养师王斌,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营养讲师。擅于将医学与现代营养知识相结合,专注于母婴营养健康领域,手把手教你如何健康喂养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