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汤浓厚原因解析

国易道

茗茶

茶具

茶人

茶道

茶史

茶心

茶城

国学

喝茶人的圈子里,有人钟爱浓茶,觉得浓茶才够味儿,喝了给人以酣畅淋漓的畅快之感,有的人则偏爱淡茶,清清淡淡的一杯,饮之令人舒适又惬意。

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

厚与浓都是我们日常饮茶中的常用词,字面理解,两者似乎差不多。但其实茶里面的厚与浓是两个概念,分别颇大,而且较容易被混淆。

  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茶。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厚与浓吧。

  用音乐打个比方,交响乐,上百件乐器同时演奏,但每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却是清晰可辨的,给人立体的听觉享受。

  尤其是欣赏现场演奏,更有清晰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每种乐器的音频音域是不同的,所以它们不会相互影响,而且清晰可辨。

  将各种乐器不同的音频叠加在一起,就产生厚重的听觉感受。如同一种乐器奏同一音频,无论增加多少件,都只能增加其音量,而不能产生厚重的效果。

  相同的音频,只能有音量大小的变化;不同的音频,就有厚不厚的区别。

  茶,厚是指滋味丰富,多种不同的味道和谐配合在一起,给人饱满厚实的感受;

  浓是指某种味的强度。

  茶如不够浓,可增加投茶量,增加水温,增加浸泡时间,就可以达到了,但它只是原有的味叠加,即增加其浓度,而不可能增添出其他味道来。

  茶厚,是天赋的,即它原有内含物质丰富,析出丰厚的滋味。有时我们说,这个茶淡,其实是说,这个茶不够滋味,不够厚。

  有误解者,或有意误导误解者,把不厚的茶,冲泡得更浓了。

  搞不清厚与浓的区别,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容易被人忽悠,或被人忽悠而不自知。

茶叶滋味的主要成分构成:

多酚类物质:或称为茶多酚,俗称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特有成分,带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咖啡碱:是茶叶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带有苦味;

氨基酸:茶叶中的鲜味主要来源于氨基酸,特别是茶氨酸、谷氨酸等;味觉特点是鲜、爽、甜、腥、酸;

可溶性糖:茶叶中的单糖和双糖易溶于水,具有甜味;

果胶:茶汤的稠滑感来主要来源于果胶;

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制作工艺这三个因素,决定了以上物质的多少及比例的不同,因此,才有了六大茶类不同的风格和滋味。

比如,绿茶类如西湖龙井,酚氨比(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的比值)低,茶汤就鲜;云南的古树茶水溶果胶含量多,茶汤就稠;红茶或经过渥堆发酵的黑茶,茶多酚大大减少,茶汤涩感就低。

注意区分茶汤的厚薄浓淡

茶汤的“厚薄”、“浓淡”是我们在喝茶时比较常用的两个品鉴术语,但它们并非是一回事,茶友们要注意将它们区分开。

茶汤的“厚薄”指的是茶汤的饱满程度,它由茶的品质高低和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茶汤的“浓淡”指的是茶叶滋味的强度。

从本质上来说,树龄大小、茶树品种等决定的是茶汤的厚薄程度而非浓淡,前者更多的是由茶叶内质决定,而后者则可以通过增减投茶量、调整出汤速度等来加以控制。

茶汤的浓或淡是由泡茶时的投茶量及出汤时间决定的,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构成了茶汤的苦涩感,外在表现即是口腔感受到的所谓浓淡度。茶叶放多了或者浸泡时间久了,苦和涩重一些,味道就浓一些。

茶汤厚主要指的是茶汤的饱满度。氨基酸、可溶性糖和果胶,是决定茶汤饱满度的主要物质,氨基酸多,茶汤滋味就丰富;可溶性糖多,茶汤口感就会甜润;果胶多,茶汤口感就稠滑。

厚的茶汤让人觉得口腔润滑,汤感很好,喉韵也很好。浓的茶汤虽然滋味很足,但强烈的苦涩感会让口腔的味觉变得不敏感,长期品饮也容易伤肠胃。

茶汤浓和厚,其实口感差别很大,细细品饮方能辨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