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菜菜木
一分钟能干点什么?
对于我们普通人,一晃神就过去了。
医院的黄主任来说,却可以救一个孩子的命。
这天,黄主任正在给患者做手术。
医院通知,医院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被花生米卡住支气管,有生命危险,亟需支援。
黄主任是国内「异物取出术」专家,跨越多公里请求支援,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救治。
救护车飞奔在高速路上,两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到了医院,黄主任检查发现,孩子肺左侧已经没有呼吸音,情况危急,必须立刻进行手术。
来不及搭建仪器,黄主任选择肉眼操作取异物。
要知道,和金属零件不同,花生是没办法在X线检查中准确看到的。
这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想要把卡在气管里的花生夹出来,意味着必须要在脱氧情况下,一分钟之内完成手术,所以也被称为“一分钟手术”。
一旦时间没控制好的话,孩子随时可能血氧含量下降,脱氧死亡。
前一分钟还活泼乱跳的孩子,现在身上插满了管子,十几个医生时刻待命。
更雪上加霜的是,孩子吞入的是熟花生,力度掌控不好,夹碎了更不容易取出。
可这一切危险原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就因为孩子在吃花生的时候,妈妈吼了孩子。
好在最后成功取出两侧花生米,孩子活回来了,真是万幸!
但并不是所有命悬一线的孩子,都这么幸运,能撑到专家的到来,能经受住一分钟的手术。
为什么异物卡喉这么危险?
我们的胸部有两条管道,一个是咽下食物的食道,一个是气体进出的气道。
正产情况下,两条通道互不干扰,我们呼吸说话的时候打开气管,吃东西的时候打开食管。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窜道行驶”的现象。
尤其是孩子,发育尚不健全,吞咽相关神经肌肉协调机制不好,有时候会开错门。把本来应该咽下去的花生米、瓜子仁吸入气管。
这就是气道异物。
今年发表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的一篇文章总结了近十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临床病例:“约88.8%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在1~3岁”。
异物卡喉最大的特点是:紧急又危险,发生得非常突然。
如果抢救不及时,孩子可能在几分钟内窒息身亡。
怎么预防孩子喉咙卡住?
六字真言:预防大于治疗。
我整理了一份“孩子最容易被噎住的食物清单”,5岁以下的孩子要尽量少吃,或者在家长的陪伴下食用,让“致命一口”的悲剧不再发生。
果冻
果冻,小小一颗,是很多孩子的心头好。
殊不知,果冻可是儿童气道异物卡喉的重灾区。
果冻含有大量的果胶和魔芋粉,对于咀嚼、吞咽能力不完善的孩子来说,果冻不太容易嚼碎。
所以,孩子一般选择“一口闷”,吸着吃的方式。特别容易顺着舌头滑向喉咙里,甚至可能出现直接滑入气管的危险情况。
因为大小适中,果冻会像一个有弹力的“软木塞”一样,完美地卡在孩子气管里“进退两难”。
美国食药监局(FDA)曾发布过关于“小果冻杯”的进口禁令——儿童和老年人因吸食这类产品,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窒息死亡事件。
“经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的生理学家评定:小果冻杯的物理特性会导致严重的窒息风险,尤其是对幼儿。”
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