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一些家长会拿糖果哄宝宝开心,而宝宝们总是无法抵御五颜六色糖果和甜甜味道的诱惑。
也有的父母谈“糖”色变,一个“糖”字就能想到那些“甜蜜”的危害:
引起蛀牙
糖在口腔中与细菌一起发酵成酸,酸性物质会腐蚀、破坏牙齿。
肥胖
糖热量高且易被人体吸收,吃太多糖,体内多余的热量会转化成脂肪囤积,导致体重超标。而体内血糖浓度过高,长大容易得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
偏食、营养不良
糖在味蕾上能带来美好的体验,尝过甜味的宝宝,在生长发育阶段,会慢慢对没甜味的食物失去兴趣,时间久了造成偏食,影响正常饮食和其他营养吸收。
影响视力
过量的糖会消耗体内的维生素B1,当维生素B1缺乏时,会影响视神经发育,诱发视神经炎,导致视力下降。
影响骨骼发育
糖,在人体新陈代谢中会消耗生长所需的钙,不利于宝宝骨骼发育。
对记忆和学习能力也有一定影响
就目前研究显示,长期摄入大量糖分与记忆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联系。
当然,糖也有益处。糖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能给身体提供能量,并且对肝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只有当人体摄入糖分过量后,危害才会到来。
那么,宝宝该怎么吃“糖”?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和儿童应把游离糖的摄入量限制在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能限制在5%以下。
游离糖是指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和双糖(麦芽糖、蔗糖等),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中的糖。不包含新鲜蔬果、奶类、粮食薯类中天然存在的糖和淀粉。
一般情况下,母乳、配方奶粉及天然食物中含有的糖分已经可以满足宝宝所需。故建议宝宝三岁以前都不要吃天然糖以外的添加糖。
不同月龄,情况不同:
0-6个月的宝宝:6个月内的宝宝只能代谢乳糖这类简单的糖,母乳喂养或者喝配方奶粉就能满足宝宝日常所需乳糖。
6-12个月的宝宝:宝宝半岁以后,母乳提供的营养渐渐无法满足宝宝身体发育的需求,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最好是无糖类的食品。
1-3岁的宝宝:这个阶段宝宝的胃肠道功能加强,逐步具备咀嚼和吞咽能力。让他们接受天然食物,新鲜果蔬和粮食薯类,如苹果、玉米、南瓜……这些不仅自带甜味,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再搭配肉鱼虾类,即可满足宝宝对糖、淀粉、膳食纤维等需求。
如果无法避免食品中的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10~15克。
这是什么概念呢?
如果一天吃了一个冰激凌,那摄取的糖就过量了,所以每天一定要控制好量。
如何健康吃“糖”
宝宝慢慢长大,完全禁止他们不吃糖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健康地吃。
1、尽量不给宝宝喝果汁和饮料,给宝宝吃新鲜水果,同时多喝白开水。
这里的果汁包括纯果汁、浓缩果汁等,也不建议自己鲜榨果汁。
鲜榨果汁中的糖属于游离糖。同时,在把水果榨成汁时,水果中果胶、维C、膳食纤维等营养会随之损失许多。损失这些物质会让果汁饱腹感降低,不自觉会想多喝,直接吃水果可能吃2-3个就吃不下,而打成果汁则需要更多水果。
2、购买食品时,注意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不是只有糖果和带“糖”字的才是糖。有时候在配料表上糖会“变身”,营养成分表的排序是从多到少排的,看清前几位的“重头”。
比如挑选奶粉时,建议选择富含天然营养的奶粉,不添加麦芽糊精、香精、白砂糖,像金领冠珍护就是不错的选择。
变身“坏糖”:玉米糖浆、甘蔗汁、麦芽糊精等。
变身“好糖”:一些“X聚X糖”富含益生元,如低聚果糖、多聚葡萄糖等为有益菌群做食粮,有助于宝宝肠道健康。
低糖或无糖类的食品,也要看其中的原料和含量,主要是辨别其真伪。
3、有意识地引导宝宝对饮食喜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与宝宝建立吃糖、吃零食的规则,可以约定“一周几次”,控制摄入量。
有时宝宝看到了,父母不能因宝宝哭闹不止妥协,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家里尽量不要囤积这类食物,成人有时都难以控制,宝宝的自制力差就更难克制。
4、给宝宝吃的东西,最好自己做,能不放糖就不放。
5、不要用“糖”作为宝宝的奖励。
6、睡前和饭前都不宜吃糖。
7、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小时候的很多习惯可能会维持终身,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引导,控制糖分的摄取量。
吃“糖”不是禁止,是控制。
宝妈们,来说说你们和宝宝“尝甜头”的趣事呀~
喜欢这篇文章转发分享给更多人吧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