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个错误买茶方法,会让你离优质红茶越来越

白癜风需要用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784986.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一次,我们正准备喝桐木老丛红茶。

约过来谈事的朋友,提前到了。

朋友心细,看到了桌上的茶。

于是,他半带疑惑地发问:“一会要泡什么岩茶?是水仙还是肉桂?”

都不是,这是红茶。

这下,他更是满脸茫然。

“还有条索这么粗的红茶?我还是第一次见。”

“干茶看着粗枝大叶的。颜色也像岩茶那样看起来黑黑的,你不说我还真分不出来。”

“我以前一直觉得,红茶是条索细点的才是好茶……”

看来那位来自外省的朋友,之前应该很少接触武夷山的红茶,对正山小种并不了解。

提到正山小种的好与坏,其实条索粗细与否,不重要。

买茶时别犯“以貌取茶”的误区,很关键。

《2》

买茶误区之一,红茶条索太粗不高档。

话说那天的老丛红茶,究竟长着什么模样?

以至于那位朋友作为茶界小白,刚进门就被它“卡西莫多式”的外观吸引,忍不住好奇起来呢?

先来给那款茶,来一张特写。

光凭干茶,它确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条索以黑褐色为主,颜色整体给人比较匀称。

按朋友的话来形容,说得并没有错,确实是粗枝大叶。

干茶条索粗大,称了5克干茶,放进白瓷盖碗后,还显得特别蓬松。

这副虬髯不羁的外在,看起来确实是红茶里的“异类”,不够细嫩,不够精致。

不过,话又说回来。

一款正山小种的好坏,光靠看外在,尤其是只看条索粗细程度,还真看不出端倪。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茶,易失佳茗。

唯有等到冲泡品尝,领略个中风味后,才能知真章。

注水冲出一道茶,先闻盖香,趁热去闻,茶香感知更全面。

前调是高扬雅致的花香,迎面袭来,而后夹着一丝丝微微的松烟气息,烟熏柿子的香气明显,闻起来有成熟圆融的韵致。

稍凉一会,再闻盖香,中调上有新鲜桂圆的幽香,伴着蜜似的甜花香,盈然而上。

总体感觉,这些“先锋兵”般的香型十分带有桐木小种的个性。

倒出茶汤一尝,果然不愧是老丛!茶汤是醇的,是滑滑的,比起平时常见的正山小种,汤水显然要饱满数倍!

并且,落入到汤水里的香气,除了几分高雅的花香外,更多的是竹林、木质、粽叶般的植物气息,悠扬荡漾。

不得不说,这款外观平平无奇的老丛红茶,实力还真不浅。

它的身上蕴藏着老茶树扎根深远,长年积累而汇成的绝妙风华!

纵观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而言,真正能够达到“老丛级”的红茶,数量其实并不多。

产量少,风味好,韵致佳。

除了外观不够细嫩这一点,它在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

喝到这样的茶,让人联想到不少旷远的意境: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喝红茶,还真不能单以外在,从而轻视一款茶。

茶叶又不是摆设陈列品,好喝才更重要!

《3》

买茶误区之二,红茶要金毫多的才好

提到红茶,很多新人纳闷的一点是:咦,不是说这是红茶嘛,怎么看起来干茶是黑黑的?

再不然,为什么市面上卖的红茶,看起来普遍都不红?

要么干茶看起来乌黑、黑褐。比如,正山小种。

要么干茶看起来金毫很多,从颜色看归为“金茶”更合适。比如,云南金针、金螺等红茶产品。

近期接触过不少新手茶友,有不少人表示买红茶要带点金毫才好。

理由是,看起来更好看。

呃,逐一解释起来,说来话长。

总之,红茶不是买干茶颜色越金越好,这显然是典型的“以貌取茶”误区。

正山小种的干茶,颜色以黑褐为主。

金骏眉,虽然它的名字里带了一个“金”字,但依照行业标准看,真正的桐木关金骏眉,干茶是七分黑三分黄,整体以黑褐为主。

至于说,市面上所谓的“黄金芽金骏眉”,通体金黄,那完全是假的,不符合金骏眉红茶的标准定义。

从红茶的制茶过程看,当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叶绿素会被逐渐分解破坏,产生黑褐色物质与茶多酚的氧化物。

这些物质又与茶叶内的植物蛋白、果胶物、可溶性糖等结合在一起。

加工完毕,得出最终成品时,红茶干茶自然呈现乌黑色系为主。

至于说到,市面上部分外观以“黄、金黄”为主的红茶。

它们中,大多数是因为树种的影响所致,芽叶上较多茶毫分布。

当制茶发酵时,茶多酚经氧化后生成的茶黄素等物质附着在茶毫上,让这部分红茶产品,整体看起来颜色偏黄。

红茶干茶看起来颜色不红,本是常事。

要知道在红茶的英文名里,它可是blacktea(黑色的茶)。

买红茶,不能单看外在颜色,不能一味偏向干茶看起来越金黄越好。

还是那句话,认准香气、口感、韵味等品质实力表现,买茶才不易踩坑!

《4》

买茶误区之三,有碎叶的红茶不高档

按这样的想法,就是彻底误会红茶了。

红茶的基础分类,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小种红茶。正山小种是最典型的代表。

其二,工夫红茶。

单以福建范围看,闽红三大工夫红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一度美名远扬。

其三,红碎茶。

制茶时特意经过揉切等工序的红茶产品,在国外常见。

此外祁红、滇红里亦有不少红碎茶产品。因茶味浸出快等特点,红碎茶在新式茶饮、奶茶调饮里颇为受宠。

红碎茶,顾名思义,就是故意切碎的一类茶。

对红碎茶而言,不存在有碎叶就不高档这一说。

红碎茶虽然碎,但却并不低端。产区好,茶青原料底子好,加工技术到位的前提下,红碎茶的风味同样独到。

另外如果买入手的红茶,是小种红茶等以条索型为主的红茶。

那么,干茶适当出现碎叶(破碎率不超过10%左右),要多多“包容”。

因为茶叶本身,就是易碎品。

干度达标,品质过关的红茶,当茶叶自身含水量处于极低状态时,就容易碎。

当茶叶加工完毕,还要经过分装、打包、运输,才能送达天南地北的茶友手中。

一路山长水远颠簸下,哪怕再小心对待,再轻拿轻放,也少不了会出现碎茶。

站在理性的角度考虑,一款茶如果一点也碎,完整度极高。

那么这背后,极有可能是含水量没烘干烘透,茶叶保留有韧性所致,方才具有“不易碎”的属性。

但这样没烘干的红茶,买到手就等于踩雷。

还是那句话,买茶这件事,不能只肤浅停留在表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越过一款茶的外在,看清它的实力表现,才是重点!

《5》

茶圈,是一个大江湖。

里面有形形色色的茶,穿梭其中。

茶海茫茫中,究竟何为好茶?何为劣质茶?

这需要平时多琢磨,多积累,多尝试,才能得出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简而言之,买茶这件事,不能停留在“以貌取茶”上。

买红茶,认为外观越嫩越好。

选正山小种与金骏眉,心里纳闷为什么某某茶看起来金毫不多。

等到一款红茶拿到手,嫌弃起茶叶里有碎叶……

按这样想,就容易让你在买红茶时,稍不留神就踩到坑里去!

资料参考(陈荣冰,茶树鲜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茶道,年4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