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修1果胶和果胶酶的实验解惑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果胶和果胶酶实验解惑

问题的提出

一直有学生让我解惑选修“果胶和果胶酶实验”,我拖了很长时间。原因是浙科版教材的实验设计有疏漏之处,比如,最明显的是实验目的要探究温和的温度(或适宜的pH)对果汁出汁率的影响,但教材的实验流程中并没有按照这个目的设计。这方面的内容人教版比较科学,在教学中可以参考人教版教材,也就是说,可以对此实验进行改进。

问题:根据教材的设计流程,结果不怎么明显,而复习资料中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原因主要是对加热处理观点不统一,按照浙科版教材的设计结果应该是怎么样呢?

01

实验流程设计和说明

1.实验流程

(1)将材料处理成匀浆。

(2)取烧杯,编号为A、B,各加入5mL匀浆液。

(3)烧杯A中加入10mL黑曲霉提取液或果胶酶溶液,烧杯B中加入10mL水,搅拌。

(4)取4支试管,编号1~4,各取4mL灴杯A中的液体放入1、2管,各取4mL烧杯B中的液体放入3、4管。

(5)將1、3号试管加热,2、4号试管不加热,观察1~4号试管的变化,记录。

(6)一段时间后,再向1~4号试管中各加入95%的乙醇4mL,观察变化,记录。

实验流程图

2实验流程说明

教材中的实验就是利用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将果胶水解,让组织散开,甚至破坏细胞壁,得到的组织细胞,从而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另外,部分细胞破裂后细胞内容物渗出,这些物质溶解在果汁中使得果汁口感变好。

实验步骤第(2)步中,烧杯A中果胶酶对匀浆中的组织起作用后,促使组织分散,所以A烧杯固形物减少。又因为果胶酶会水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内的物质渗出,烧杯A的果汁口感好于烧杯B。与此同时,B烧杯的匀浆中仍有较多固形物。

很多学生认为第(5)步中加热的作用是使酶失活。但学生忽略了实验过程中已经间歇搅拌20~30min,后面的加热(煮沸)虽然会使酶失活,但不是主要目的。

第(5)步加热的主要目的应是“促进果胶从果浆中的释放,热处理增加了果胶的聚合度,从而增加了果汁的黏度”。

如果日常生活中家里有做过山楂酱或是草莓酱,学生结合看到的现象就能理解加热会破坏细胞,但不会使果胶分子分解,果胶从果浆中释放后,等温度下降,会逐渐聚合成“果胶集团块”,所以加热后会更浑浊些。或者更科学的解释可能是加热导致的凝固大于分解。

最后1~4号试管在第(5)步后的结果见表1。

表1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1~4号试管各加入了4mL95%的乙醇。乙醇可用于果胶的鉴定,加入乙醇,会促使果胶分子从果汁中析出,析出后的“果胶团”沉淀至试管底部。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结果图

因此,澄清度是根据试管中悬浮液中固形物有多少来判断的,而试管底部的沉淀物是看加完酒精后析出的果胶量。(参考中学生物学)

02

若干疑难问题解惑

疑问1:1号试管为什么要加热?是为了让酶变性吗?

解释:从实验设计去看,1号试管加热(沸水浴中加热,不是适宜温度加热)就是探究温度对果胶酶的影响,和2号作对照。

理由:从实验的原理和目的角度去看,实验原理中有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所以需要1号和2号试管的对照实验,这也是实现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疑问2:3号为什么要加热?

解释:个人认为,一是为了和4号对照,因为它们存在单一变量,加热有利于果胶凝固,所以沉淀物最多,其实这不是实验的目的,因为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而两者都没有加酶。二是和1号对照,说明间歇搅拌20~30min,1号有酶的作用,说明果胶酶催化果胶分解,提高出汁率。

疑问3:3号试管为什么比4号较沉淀物多?

解释:总体来说,加热条件下有利于果胶凝固。实验用的果胶是混合物,还不能单单考虑果胶,加热可以促进水解,但同时也会有利于凝固,凝固包括水解产物,而且水解大多不彻底,所以凝固大于水解,沉淀应该会增加。

疑问4:教材上的实验设计加热之前有间歇搅拌20-30min,反应有没有完全?

解释:没有完全反应,仅仅是让酶和底物充分接触,这个反应需要很长时间。但我在想,时间的控制是不是和水果粉碎程度有关?如果粉碎程度大,反应的时间短。这个解释可以从人教版教材中找到证据,需要45度保温1-3h,说明反应时间很长。

人教版实验流程

总之,浙科版教材上的这个实验主要设计太复杂,表面上有二个实验目的,一是探究制作果汁的最佳条件;二是检测果胶酶的活性。其实就是探究温度对果胶酶的影响。如果把3号和4号对照当作是加热可以提高出汁率,那么也算是探究制作果汁的最佳条件。

不过,大家动手去做实验的话,尽管实验设计有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两种相反的实验结果,看上去还是要提倡开设实验,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但是,这样的实验由于材料不同,条件上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需要老师在学生实验之前找到经验,如酶的浓度,反应的时间等,然后再进行学生实验才会实验现象相对明显。

03

拓展:果胶酶的应用

1.果蔬汁提取

目前果汁的提取方法主要是加压榨出和过滤,果汁加工时首先将植物细胞壁破坏。大多数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组成,细胞壁的结构较紧密,单纯依靠机械或化学方法难以将其充分破碎。

2.果汁澄清

果胶酶能随机水解果胶酸和其他聚半乳糖醛酸分子内部的糖苷键,生成分子质量较小的寡聚半乳糖醛酸,使其粘度迅速下降,容易榨汁过滤,提高果浆出汁率,改善果汁澄清效果。

果胶裂解酶(果胶酶的一种)对苹果汁有较好的澄清作用,但对葡萄汁效果不明显。对于柑橘汁,因要求雾样混浊,应当使用不含果胶酯酶的聚半乳糖醛酸内切酶进行处理。

由于果胶裂解酶可避免甲醇的产生,也可避免部分脱酯的果胶同钙离子形成沉淀,还可避免构成各种水果芳香性成分的酯类物质的损失。所以有研究表明果胶酶制剂若用于果蔬汁和果酒加工,最好含有较多量果胶裂解酶。

3.改善果蔬饮料的营养成分

利用果胶酶生产果蔬汁不仅提高了出汁率,而且保留了果蔬汁中的营养成分。首先果蔬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而这些可溶性固形物由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等营养成分组成,果蔬汁中的胡萝卜素的保存率也明显提高。酶处理后的果汁的葡萄糖、山梨糖和果糖含量显著提高,蔗糖含量略有下降,总糖含量上升。

目前我国对果胶酶的工业化应用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为提高果胶酶的使用率,简化产品提纯工艺并达到连续化生产的目的,将果胶酶固定于廉价载体上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截至目前,其工业应用主要仍集中在果蔬汁加工方面,其他方面虽然有所涉及,但相关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也就是说,果胶酶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果胶酶作为一种复合蛋白酶,其作用效果受温度、pH值、时间、底物等因素影响,且因生产者的目的不同,果胶酶在生产中的添加量及作用方式也有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最佳的温度、pH值等,力求使酶发挥最佳效用。(参考搜狐网)

04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1: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1)图中用KMnO4的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在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顺序为。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是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混合,如果出现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试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使用。

答案:(1)①消毒②果胶酶③吸附④未被固定的酶等(2)⑤AB⑥阀1⑦乙醇⑧浑浊(沉淀)⑨慢(3)⑩重复

试题2:利用紫甘薯制酒可提高其附加值。请回答:

(1)为提高紫甘薯的利用率,工厂化生产时,可加入果胶酶和淀粉酶,其中果胶酶可来自等微生物。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制成。

(2)果胶酶可将紫甘薯匀浆中的果胶水解成。

A.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

B.半乳糖和果糖

C.半乳糖醛酸甲酯和果糖

D.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

(3)紫甘薯匀浆流经α-淀粉酶柱后,取适量流出的液体,经脱色后加入KI-I2溶液,结果液体呈红色。表明该液体中含有。

A.淀粉B.糊精C.麦芽糖D.葡萄糖

(4)要发酵前,为使酵母菌迅速发生作用,取适量的干酵母,加入温水和。一段时间后,酵母悬液中会出现气泡,该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将酵母菌接种到待发酵液后,随发酵的进行,酵母菌在条件下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5)下图表示发酵液pH对酒精浓度的影响。据图判断,最佳pH值是。

答案:(1)①黑曲霉(或苹果青霉)②固定化酶(2)③D(3)④B(4)⑤蔗糖⑥CO2⑦无氧(5)⑧4.7

05

视频:人教版果胶酶实验

如何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