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个儿童零食标准出炉孩子吃零食不可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你给孩子吃零食吗?”

大部分爸妈此时都会摆摆手,认为零食=添加剂、色素、香精,不健康,对身体不好。

尤其是在看到这样的新闻后,更是把零食视为洪水猛兽,吓得恨不得查封了孩子的零食柜。

当然,也有少部分支持派认为,完全让孩子杜绝零食根本不可能。只要控制好量,吃一点也无伤大雅。

细想一下自己曾经的童年,如果没有了这些零食,还是愉快的童年吗?毕竟“没有零食光吃饭,人生乐趣少一半”。

当然,爸妈们的担忧也并非多余的,近几年,市面上确实有很多“5毛食品”危害着孩子们的健康。

对于一个没有标准和相关政策的行业,就会被很多人为了利益而钻空子。

5月17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关于零食的标准,也是关于儿童零食的首个标准。将于6月15日起实施。

譬如,标准中规定了儿童零食所使用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以及不能使用经辐照处理的原料;还提出了少添加糖、盐、油的规定,并要求规定氯化钠、蔗糖、脂肪的限值;强调了产品物理层面食用安全性的感官要求,如规定产品的组织形态不能有明显尖锐突出物,口感不崩牙等要求等。

这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从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的零食了,这无论从营养健康还是安全方面都有了一个保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应该给孩子吃零食吗?如何挑选“健康零食”?以及吃多少和吃的方法。

孩子是需要零食的

世卫组织有建议

孩子的胃容量虽小,但运动量却很大。所以他们需要的能量也比我们多,每天仅靠一日三餐,根本就撑不住啊。

通常是午饭吃完了还没到晚饭的时间,孩子就饿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些小零食来补充能量。

关于什么时间吃零食合适,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出过一个建议:

大于1岁的孩子每天3-4餐,根据孩子需求还可以在两餐之间增加1-2次零食。

如果都被零食填满,也就没有空间吃饭了。

所以,零食不是想吃就吃,孩子的胃就那么大,如果都被零食填满,也就没有空间吃饭了。

心理学家也说了:

吃零食的孩子更快乐,更容易交到朋友。

马云在看完电影《芳华》,对片中“吃”的片段深深着迷,不禁发微博夸赞:“芳华”真有小时候吃过的西红柿那样的余味无穷。

小时候的童年味道,才是一生难以割舍的味道。

挑选零食

这些标准要满足

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是我们最直观的了解一款食品的方式了。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多。

比如,配料表中只有鲜牛奶,说明这是%的纯牛奶,而如果水、白砂糖紧随其后,代表这是被稀释的牛奶。

低纳

孩子摄入过多的钠,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可能会对肝肾造成损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版)》提出:

7~24月龄婴幼儿的钠摄入应不超过~mg/d,也就是每天不超过0.9~1.8g盐;

2~5岁儿童钠适宜摄入量不超过mg/d,即每天不超过3g盐。

爸妈可以参考食品包装袋后面营养成分表中“钠”这一栏。

像下图中这种钠含量飙上四位数的零食,海选就可以直接淘汰了。

低糖

食物中额外添加的糖,因为不含任何营养素,所以被称为“空白能量”。

这些糖的摄入不仅会增加婴幼儿龋齿的风险,也增加婴幼儿额外的能量摄入,增加儿童期、成年期肥胖的风险,并相应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家也别觉得,那我们以后多注意蔗糖、白砂糖这样的成分不就好了。

除了它俩,还得注意穿了“马甲”的其他糖,比如麦芽糖、半乳糖、乳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葡萄糖、蜂蜜等。

目前,世卫组织给出的标准是,人们应该将每日的糖分摄取量控制在总摄取量的10%以下,甚至是5%。

对于一名正常体重指数(BMI)的成年人,相当于每天摄取约25g(或6茶匙)的糖!

算一算,我们一天吃过的东西,是不是早日远远超过这个数值。

一盘糖醋排骨,最少也有35g糖。

一盘鱼香肉丝,也有20g糖。

但真正杀伤力最强的,是这些含糖饮料。

除了这些饮料外,学姐还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家长专门在家鲜榨果汁给孩子喝,多喝些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总没问题了吧?

但实际上,果汁就是戴着面具的“健康饮品”。这是因为果汁里面含有果糖,这是一种单糖。

它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甜度,如果蔗糖的甜度算分的话,那葡萄糖就是74分,乳糖是16分,而果糖是分!堪称甜度里的王者!

它在人体内的分解过程中会直接产生尿酸,会减少肾尿酸的排泄,双重作用下,人的尿酸不降反升,会增加痛风的风险。

低脂肪

摄入过多脂肪,容易导致孩子肥胖,肥胖不光是导致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还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所以一定得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除了警惕脂肪,也要避免人造反式脂肪酸,它可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植脂末、植物奶精、代可可脂、氢化植物油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代名词。

少添加剂

配料表中的成分越简单、天然成分越多越好,那些看不懂的成分尽量要少,尤其是各种添加剂。

来认识一下几类简单的添加剂:

甜味剂:带有“糖”“蜜”“甜”字眼的,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糖精、甜蜜素等。

色素:带“颜色”字眼的,比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柠檬黄、诱惑红等。

防腐剂:带有“苯甲酸、山梨酸、亚硫酸”字眼等。

增稠剂:带“胶”字眼的,比如阿拉伯胶、卡拉胶、果胶、琼胶、明胶等。

这份零食红黑榜

帮你为孩子挑选“健康零食”

这些零食不要吃

油炸食品

代表食物:炸鸡翅、炸鸡块、炸鸡腿、炸鱼、炸里脊等

油炸食品中的脂肪含量特别高,而且油炸的过程中还会使好脂肪变成反式脂肪这种“坏”脂肪,并且油脂反复高温加热后,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膨化食品

代表食物:薯片、薯条、爆米花、虾条等

大部分膨化食品都是油炸的,脂肪和钠含量双高,就算有些产品宣称是“非油炸”,但是也避免不了甜味剂、谷氨酸钠、膨松剂等各种添加剂,还是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腌制、熏制食品

代表食物:腊肉、熏肉、腊肠、咸鱼、咸菜、酱菜等

腌制、熏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盐,钠含量可是登峰造极地超标,除此之外还有亚硝酸盐这种致癌物,而且腌制或熏制过程中还可能滋生细菌或其他有害物质。

果脯蜜饯类

代表食物:各类果脯、话梅、蜜饯、水果罐头等

这类食物在加工过程中,食物中的很多营养素就被破坏了,营养价值很低,而且为了口感好,会加入大量的糖,还有些甚至钠含量都超标。

饮料类

代表食物:乳饮料、碳酸饮料、功能饮料、含咖啡因的饮料等

名字里有“奶”≠真奶,x仔牛奶、x哈哈、香蕉x奶,都是含有大量糖的乳饮料,只有蛋白质含量≥2.9mg/g才敢说自己是真奶。

可乐等碳酸饮料,营养价值不多吧,含糖量倒是不少;

x动这些功能饮料添加了无机盐和矿物质,孩子在正常情况下喝了对身体无益;

x牛这种饮料,里面都添加了咖啡因成分,更不适合给孩子喝。

糕点类

代表食物:各种派、奶油夹心饼干、威化饼干、奶油蛋糕等

这些糕点为了增加香甜滑腻的口感,会加入大量的糖和脂肪,除此之外还会添加反式脂肪酸,让糕点吃起来更加松软。

科学健康随便吃

果蔬类

代表食物:香蕉、橙子、黄瓜等。

最好是直接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根据孩子的月龄弄成泥糊状或切块。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果蔬各-g。

肉蛋鱼类

代表食物:水煮蛋、鸡蛋羹、肉泥、水煮虾等。

鱼、肉、蛋所含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属于优质蛋白,营养价值高于植物蛋白。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蛋类50g,肉禽鱼类50-75g。

奶类

代表食物:鲜牛奶、纯酸奶等。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和优质蛋白质,这两种元素对儿童的发育非常关键。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更是建议每天食用g牛奶乳制品。

坚果豆类

代表食物:核桃仁、瓜子、烤黑豆、豆浆等。

坚果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

谷类及薯类

代表食物: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煮玉米、煮红薯、燕麦片等。

至于其他零食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只要遵循低盐、低糖、低脂肪的原则,剩下的就要问自己的舌头了。

参考资料│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版)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崔玉涛的育学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