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岁内的宝宝能否吃盐和糖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看法不一,大部分年轻人是比较依据科学的,认为不该吃,对身体不好,但是在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里,就觉得辅食里需要添加这些调味品,不然就没味道影响食欲,不吃盐还会没力气。
很多家庭会因为观念不一样而发生矛盾,下面咱们就具体说说到底哪个是对的。
吃食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充钠,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中的建议,0~6个月的宝宝,每天适宜的钠摄入量是mg,6个月~1岁是mg,也就是说,宝宝从出生起,就可以摄入钠。
但是,这个钠并不是从食盐中来的,母乳、配方奶粉中就含有足够的钠,只要每天的奶量足够,基本都不会缺钠。而吃辅食的宝宝,摄入钠的渠道就更多了,大多数蔬菜、水果、肉类等食材里都含有钠。
所以,1岁以内的宝宝,只要每天饭量足够,并且食材搭配均衡,就不会缺钠。所以建议孩子的辅食不用额外加盐、酱油等调味品。
注意:不加≠不摄入
宝宝喝的奶、吃的辅食中的钠已经足够,如果再额外加盐,确实对健康更有影响:
1、引起偏食挑食--习惯了调味品的“重口味”,之后可能会排斥食材天然的味道。
2、引发钙质流失--宝宝摄入的钠过多,就会把多余的排出,导致钙也随之流失,可能引起缺钙情况。
3、增加肾脏负担一一过量摄入的钠要通过肾脏处理后随着尿液排出,而婴儿的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影响健康。
糖分为很多种类,乳糖,蔗糖,游离糖等等。
母乳里就含有乳糖,而蔬菜、水果中的糖一般称为内源性糖,这些宝宝都是可以吃的,而这些食物中的糖也能满足宝宝对糖的需求。
常见的方块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糖浆等被称为“游离糖”,这些糖目前是建议禁止添加在婴幼儿辅食中的。它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
1、营养不足。宝宝天生喜欢甜,吃糖太多,会对甜味产生依赖,导致胃口不好,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
2、容易长胖。因为糖分摄入太多,容易积累脂肪,不易吸收,影响身材。如果小宝宝的脂肪越来越多,还会挤压血管,形成多种负面干扰。
3、容易生病。吃糖过多会消耗体内的钙和硫胺素,降低幼儿的抵抗能力。
至于没额外加调料的饭菜,味道是不是足够好这一点,其实真的不用担心,孩子的味觉要比成年人敏感,享受着食物本身的味道时,就已经很快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