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
说来也奇怪,福州的春天,枝头上虽盛开着烂漫的花朵,但与此同时,道路两旁也布满了落叶。
生机与萧条,恰如其分,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违和感。
但在太姥山的茶园里,却总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自3月起,茶树便开始不断地萌发、抽芽、长叶,乐此不疲。
春茶季,是属于它们的狂欢。
到了后期,春寿眉生长的旺季,茶树上所长出的叶片愈发舒展、宽阔。
采摘下来的茶青,除了叶片以外,下端还带着一截茶梗。
那种沐浴在阳光之下,开朗活泼的样子,深深地刻在了它们体内。
欣喜之余,回忆起了曾有茶友提过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白茶只有芽头,有的白茶梗长叶大,是等级的区别吗?”
买白茶注重等级,似乎成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
可究竟为什么白茶的长相各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2》
只有芽头的白茶,是高等级吗?
当然不是。
恰恰相反,只带着一根光秃秃芽头的白茶,猫腻可多着呢。
纵观白茶的各个品类,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无一例外,都不是只有单独的芽头陪伴。
白牡丹,一芽一二叶,寿眉,一芽三四叶。
至于芽头肥壮的白毫银针,虽然芽头十分的突出,但人家也不是光杆司令呀。
正宗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的标准长相,是一旗一枪。
所谓“枪”,指的是白毫银针的芽头,饱满、充实,上面覆盖着浓密的白毫。
而隐藏在芽头中间的,是笋壳状结构,如果一层层剥开,足有5-7层。
所谓“旗”,则指的是芽头旁边的小叶壳。
很多新茶友会将“旗”错认为叶片,其实不对。
它不属于真正的叶片,还处于婴儿状态,未正式舒展开,所以只是壳状。
因此,有旗有枪,才是真正的白毫银针。
既然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都不是只有光秃秃的芽头,那些光杆司令,又是什么来头?
推测起来,极有可能是用牡丹王剥针制作而成。
什么叫作“牡丹王剥针”?
顾名思义,就是将牡丹王的叶片剥去以后,剩下芽头,以此冒充白毫银针。
牡丹王,在国标中的名字叫特级白牡丹。
它的采摘时间紧跟在白毫银针之后,是白牡丹中等级最高,也是最接近白毫银针的存在。
不管是从外观,还是香气滋味,二者之间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可即便再像,牡丹王依然是牡丹王,它不会变成白毫银针。
原本的小叶壳,已经长成了幼嫩的叶片,渐渐舒展,也就达成了白牡丹一芽一叶的标准。
芽头的肥壮程度虽然不输白毫银针,但略显细瘦,变得更加秀丽了一些。
但由于某些商家的歪脑筋,想出了以牡丹王剥针冒充白毫银针的馊主意。
故而,我们便能在市面上看到一些,只有芽头的白茶。
虽然模样讨喜,全是芽头,没有多余的叶片或叶壳,可这也只是糖衣炮弹罢了。
仔细想来,这样的光杆司令到底算是白毫银针还是牡丹王呢?
似乎都不是,达不到白毫银针的要求,也不满足牡丹王的长相。
最后,只能叫它“四不像”了。
《3》
带茶梗的白茶,是低等级吗?
自然也不是。
在白茶当中,除了白毫银针之外,白牡丹和寿眉都是带茶梗的。
其中,白牡丹的茶梗细嫩、短小,而寿眉的茶梗显眼,且细长。
尤其是秋寿眉,茶友常常以“梗粗叶大”来形容它粗犷的外表。
但它们之所以存在茶梗,是由采摘标准所决定。
茶梗,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
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既然有叶片,就必然需要茶梗的存在,否则叶片该寄生在何物上呢?
再说到一芽三、四叶的寿眉,由于生长时节光照充足,水分充沛,所以长势良好。
叶片宽阔,叶间距变大,茶梗自然也就变得更长了。
而寿眉不拘小节的外表,也让一些“以貌取茶”的人,不屑一顾,认为其等级很低。
实际上,这根本与等级无关。
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美,双眼皮是美,单眼皮也是美。
同理,白茶存在着不同的品类,只要品质优越,白毫银针是好茶,白牡丹和寿眉也是好茶。
况且,不起眼的茶梗在冲泡、品饮以及后期储存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比如,对于新茶友来说,由于冲泡经验少,难以做到快出水,从而导致汤水苦涩。
但冲泡秋寿眉的难度最低,门槛也最低。
正是因为叶片表面厚实的蜡质层,以及引人注目的茶梗,其中含有丰富的果胶物质和可溶性糖。
不仅可以减缓内质的释放,还能为茶汤添加醇和感和柔润感。
没想到,正是那粗壮的茶梗拯救了整杯茶汤啊。
又比如,老寿眉饼中枣香的形成,也与茶梗脱不开关系。
很多人追求枣香,但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想要白茶生出枣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品质出众,也就是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
第二,必须经过压饼,有细胞破壁,细胞液溢出到叶表,才能增加与空气接触的机会,从而逐渐陈化出枣香。
第三,则是要梗粗叶大的白茶。
寿眉厚实的叶片,粗壮的茶梗,较粗的纤维,丰富的果胶物质和可溶性,都为生成枣香奠定了基础。
根据经验来看,老寿眉饼出枣香的几率更高。
而银针饼和牡丹饼出枣香的概率,微乎其微。
因此,茶梗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且意义重大。
千万不要因为外观,而妄加评判任何一款好茶。
《4》
买白茶时,应该买带茶梗的还是不带茶梗的?
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在品质优越的前提下,不论这款白茶是否有带茶梗,都是值得品饮的。
但喝茶除了注重品质以外,还应该考虑个人的口味,以及冲泡经验。
如果你是新人一枚,从来没有接触过白茶,泡茶的经历也比较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荐你买秋寿眉。
首先,秋寿眉的滋味更加的柔润、甘甜、淳和,新茶友能够更好地喝懂,也为入门白茶起了个好头。
其次,冲泡秋寿眉的难度更低一些。
即便没有达成快出水的要求,也不至于让茶汤太过于苦涩。
对于需要很大进步空间的新茶友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秋寿眉的性价比高,对于不打算花费太多金钱在白茶身上的人来说,也很合适。
但如果你是老茶客,已经足够了解白茶,并且冲泡不在话下。
那么,就可以大胆地选择白毫银针。
强烈的鲜爽感,浓郁的毫香,是白毫银针的特点,新人可能喝不懂,但老茶友就不存在这样的困扰。
快出水,也能近一步提升好茶的风味,鲜香醇爽,香清甘活。
《5》
又是一个由“以貌取茶”引起的疑问。
不过好在大多数人并没有走极端,而是抱着求学的态度,想要真正了解白茶。
作为茶叶,带着茶梗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即便在历史上,达官显贵们“以芽为贵”。
但事实证明,带有茶梗和叶片的白茶,同样能为我们带来别样的风情。
再者就是,无论是白茶的哪个品类,都不单是只有芽头。
只有芽头的白茶,不是白毫银针,更不是高等级,而是刻意为之。
既然白茶的工艺简朴,我们又为什么要去破坏它原本的形态呢?
原汁原味,才是灵魂所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