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回忆的吴川街头小食——花生糖!
吴川旧行当——糖胶客
小时候,吴川街巷里常可以看见一种人,他们挑着担,手里拿着个类似快板、嗒嗒作响的东西,还吆喝着:收牙膏皮、收胶凉鞋……因为那个达达的声响,大家把它叫做“打打糖”。
一听见巷口村尾传来达达的竹板声,就知道是糖担来了。孩子们站在糖担边,围成一圈,拿着早已备好的可以换糖的东西等着换糖人用小铁铲叮叮当当切糖。换糖人用左手持一块薄薄的铁皮,右手拿着一柄小小的榔头,把铁皮插在大大的糖饼上,一小片一小片往下敲,大家则大叫:“太少了!太少了!”于是换糖人就再敲下小小的一角糖来给孩子。
麦芽糖又甜又软,咬一口可以拉出很长的丝来,吃得嘴上沾满了白色的糖粉。因为糖的诱惑,孩子们总是攒着牙膏皮,去谁家里都起个坏心眼偷支牙膏,哗哗地挤光,好拿去换一块白色的打打糖。更狠心的时候,巴不得脚上穿的凉鞋马上断掉,至少可以换上两块糖。
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很少用钱直接交换,都是一些破旧的物品。最受欢迎、最值钱的是废铜烂铁、牙膏皮、棉布条、破塑料布、鸡毛等,只要是能到废品收购站卖到钱的都行。正因为有诱惑,为了防止小孩们败家,大人们就编造了“买打打糖的人拐卖小孩”的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难觅换糖人的踪影,小孩子再也不屑那薄薄的麦芽糖,但换糖的记忆始终无法抹去。
现在的孩子都会问,糖胶客是干什么的?因为这一行当消失至少已有二十多年之久了,在二十多年以前,收破烂的常用玻璃瓶装上糖胶,待小孩用废铜烂铁或猪骨、鸡肾衣、还有牙膏皮来换取。
那时候鸡肾衣回收用于做药材的,牙膏皮是铅制成的,可回收提炼重新制做;而猪骨也回收,用来提炼明胶和烧制骨肥……那时的糖胶是一种土法制作的糖果,是用蔗糖煮浆、冷却并经反复甩打而成,打好的糖胶拉成条状,再用剪刀剪成棋子大小,可以加入姜汁制成姜糖,也可以加入炒花生碎制成花生糖,薄荷糖等。
来源: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掌上吴川综合整理
精彩